查看原文
其他

乡村博物馆的生存法则是“土且特”

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-08-22

 戳蓝色字关注我们!



费孝通在《乡土中国》一书中说,“土”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底色,是中国之根,我们依赖土地,生长于斯。

根在哪,情感的纠葛就留在哪。中国农耕社会历经千年,重视亲情和故土的情结,已深深熔铸在国人的血脉基因中。

可近几十年来,在城镇化浪潮下,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改变。如何真正把乡愁留住,成为一道难题。

是否存在一种路径,能够让大时代中的乡土文化保持本色?

浙江提供了一种解法:建设乡村博物馆,将乡愁安放其中。

作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,2021年9月,浙江率先启动项目,并提出“小目标”:5年内在全省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,今年就要建成400家。

你可曾记得,鲁迅笔下的那些童年趣事?钓虾、煮蚕豆、看社戏、闰土与猹......走进绍兴越城区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陈列馆,就可以一举进入这位大文豪的“童年梦境”,与他对话,感受他的欣喜悲伤。

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陈列馆


目前,浙江已推出首批56家乡村博物馆,这片“童年梦境”只是其中之一。

这些乡村文化“窗口”,有的彰显革命精神,如衢州江山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;有的钩沉名人史迹,如杭州萧山区葛云飞故居纪念馆;有的着眼非遗保护,如金华武义县婺瓷展示馆、台州温岭市海洋民俗馆等。

浙江乡村,一路走,一路变,留下太多太多精彩印记。

乡村博物馆,将留住影影绰绰乡土记忆、原汁原味乡村气息,通过保存、展示、传承老物件,让乡土文化浸润人心。



浙江计划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,多吗?多。有必要吗?有。

曾有这样一个比喻:

“如果将博物馆比作夜晚的灯,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时间里,这些‘灯光’只亮在城市。”

很长一段时间,像博物馆这样高大上、阳春白雪的公共文化空间,只有城里才有,农村很少见。

放眼全国,无论是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、平均全年开放天数、免费开放占比,还是社教活动场次等,浙江文博界做得可圈可点。

但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公共文化空间数量质量的鸿沟,这个必然结果浙江也没能跨过。

这根刺,必须拔掉。

建设乡村博物馆,是来自乡村深处的呼唤。

各地都在说,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其实,打没打通,农村群众说了更作数。

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,乡村群众和城市群众一样,对文化生活都有着美好的向往和需求。人们盼望着,能够放下筷子,带着孩子,在饭后茶余走进村史馆、乡贤馆,真正去了解脚下这片土地。

建设乡村博物馆,也是城市对乡村的“反哺”。

比如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诞生地的湖州安吉余村,就把曾经召开座谈会的村委会议室改造升级成“美丽安吉绿色发展展示馆”,供各地前来参观学习。

松阳县茶叶博物馆


走进丽水松阳县茶叶博物馆,茶史、茶叶、茶器、茶点一一铺陈在眼前。博物馆所在的大木山茶园,更是集观光、休闲、研学等于一体的4A级景区。茶香萦绕中,人们通过娓娓道来的一片茶叶的故事,感受地域文化。当地更是以此撬动了山村蝶变。


此外,浙江民间是收藏的大富矿,为乡村博物馆的丰富藏品提供了可能。比如湖州的古木博物馆,就是当地企业家从个人收藏爱好,丰富到全国最大古木博物馆。

如果把博物馆比作提供精神食粮的餐厅,那么我们不仅需要有着珍馐美馔的星级大酒店,也需要别有风味的乡土菜馆。

乡村博物馆,因风物特产而独树一帜,吸引着外来人蜂拥而至,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空间。



建设乡村博物馆,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。

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,“要让文物活起来,丰富人民历史文化滋养”“坚持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,既强调了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意义,又强调了其中的方法。

这对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:要科学发掘、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。

如果为了建而建,忽略了本身的文化内涵,那就大可不必。乡村博物馆,是展现乡村传统、地域文化、历史特色的空间,必须土得有品位、有特色、有新意。

武义县婺瓷展示馆


如果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,好不容易把博物馆建好了,却没有好的展览、好的运营,不能吸引人迈进来,空置闲置,冷冷清清,这样的文化空间建了也等于白建。

当前,在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,博物馆掀起了“下乡热”,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建乡村博物馆,轰轰烈烈中,或多或少存在各种问题。

早几年,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,浙江已有部分乡村提前行动,早一步入局。但“单打独斗”下,大多仍存在规划设计不专业、运营管理跟不上等“软肋”。

此番,浙江下决心把棋局摊大了。

与原先的“小打小闹”不同,这次浙江给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标准。比如,对展馆面积、展品陈列、管理制度等都设置了准入门槛。

此外,浙江还强调,乡村博物馆要避免千篇一律。因地制宜,突出“一村一馆”特色,才能避免同质化建设。

正如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”,这片文化空间,属于每一个乡村,也独属于每一个人。

无论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,还是“小镇做题家”、来到城里谋生的打工人,又或者是祖上往上数三代是来自农村的城里人,都和乡村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深层联结。

我们也期待着,这些心心念念、各有不同的情结,能有个安放之处。毕竟,寻根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执念。



声明: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

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 



往 期 精 彩 内 容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